放学后不是在邻居家玩
就是去地里找父母还能顺便干点活。
有时候饿了。
就去邻居家借个馒
反正从幼儿园起就没有家长接送
我没有上过任何的特长班。
我的***期都是开开心心的,在地里干农活。
我的长寒***都是陪邻居大妈打***。
那时候的老师也奇葩。
我不是给老师生炉子就是把老师打热水。
我是《乡野子健》,一个地地道道、在农村长大的70后,说起乡村的记忆,有很多很多,可能几天都说不完,现在就请大家跟着我的思绪,来回忆一下少年时期,在我脑海中最深刻的一次记忆吧......
在我的故乡,农村中每年最紧张、最忙碌的季节就属麦收了。天还没亮,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:“社员同志们注意,三夏麦收战役从今天就开始打响了,村里要求全体社员不分男女老幼,全部青壮年都带着镰刀到队部***,准备下地收割麦子,老人和带小孩的妇女,吃过早饭后,凡是能干活的,也一起到麦场帮忙”。不一会儿,家家户户的灯亮了,村里开始热闹起来。
我们这些在校的小学生们,在老师的带领下,高举着红旗,排着队唱着歌,也一起到田地里参加劳动,帮助生产队捡拾遗落在地里的麦穗。刚开始的时候,一个个小孩子们,还觉得很新奇,个个你追我赶,喜笑颜开,干的非常起劲。接近中午时分,***辣的太阳如约而至,大地开始进入烧烤模式,孩子们稚嫩的小脸上渐渐失去了笑容,汗珠一个个止不住的滚落下来。是我有生一来,第一次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。因此,这次活动也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......
那个时候,农村住的基本上都是土墙草屋,青砖瓦房的少,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屋顶上面都有烟囱,门前门后都有烧锅用的大小不一的草堆,烧饭期间,家家烟囱冒烟,村村饮烟缭绕。在一些人家比较平整的墙壁上有的是用漆、有的是用石灰水刷上大字的标语:除了***万岁!***万岁!还有:抓革命,促生产!阶级斗争,一抓就灵!打到一切牛鬼蛇神!等等。
早上吃过饭,生产队长吹响口哨,等社员们到齐,生产队长安排人员各干什么活、任务多少,分派完毕,带领大家各拿工具下地干活。
很多时候,吃过晚饭,社员们陆续来到生产队队部,在昏暗的煤油灯下,学习学习***语录,念念報纸上有关内容。大家有的抽烟、有的打盹,屋内烟雾缭绕,外面传来孩子们的戏闹声。
那时,农村河水、沟沟塘塘里的水很清,社员们干活渴了,就直接用手捧着喝。塘边或河边的水埠上,妇女们有的淘米、洗菜,有的在洗衣,舞动木槌,呯!叭!呯!叭!清脆之声传出多远。
夏天,小伙伴们***衣服,光着***到河塘里游泳戏闹,冬天,坐在倒置过来的板凳上,让人推着在河塘的冰面上来会溜冰。
那个时候,极少有电视,收音机也少,人们都喜欢捧着饭碗到有收音机的人家听广播,这家人很是热闹。电影一年也放不了几场,有时,空场地上挂起了电影幕,很多人早早地把板凳扛来,抢好位置。等天黑下来,有几个年青的小伙子轮流坐在发电机上,象骑自行车一样踩踏发电,电影才开放。在我的印象中,好多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,印象比较深刻的有《闪闪的红星》和《刘三姐》。电影放行边程中,踩发电机人累得踩慢了,影幕光线就暗了下来,看不清了。
那个年代的事,现在的年青人只能在***中了解一些了。
我小时候是一名爱恶作剧的熊孩子,可能属于邻居讨厌的那种角色,经常被爸爸妈妈揍的类型。
小时候,乡村通公路还很少。大多乡村路是直接挖成的泥巴路,到冬天,一连几天下雨后就会有厚厚的泥泞。因为我和另一小孩很调皮,附近有一位大叔每次看到我们从他家门前过,都会把他家的大黑狗放出来追着我们跑开。于是我俩决定在通往他家的路上挖一个小坑,灌入泥泞,在坑上放上两三根短短的小树枝,在树枝上放一小石块,设想他经过时,踩上小石块,陷入泥坑,灌他满鞋的泥泞。
我们设好陷阱,躲在旁边的山上静静地等他上当。谁想到,我那很少走这条道路的爷爷踩进了陷阱。结果……又被***的揍了一顿。
从此得出一个结论,挖坑真坑人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