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O、70丶80丶90、00年代婚有什么不同,……。有很多的不同之处。只说60年代结婚,男方家只需有1O0元钱就能把女方娶到家,70年代需用2OO元,8O年代需用600元,90年代需用15OO元,OO年后15OOO元。这是当时农村男方结婚所支付的彩礼钱的不同,其它不同的方面更多,不依一说了……。要说幸福那当然是9O年代和OO年以后的幸福。时代不同,幸福的值数也不同。
当然越往后结婚越幸福,结婚开销越来越大,我们结婚时我村礼金120元,我家多交40,送了160元,送一块手表,成了我村第一个送表给新婚的人,也是当时送礼金最高的人,到如今讲给年青人听好像不是真话了。
六七十年代结婚非常简单,单位分一间房,开个茶话会,吃点花生糖果,送礼是开水瓶、帎巾、茶具之类的,绝大多数是介绍相亲认识的,百分之九十八都能白头到老,我是八七年结婚的,单位分房,办孑四十多桌酒席,八十八元一桌非常丰盛,三部车接亲,组合家俱一套,彩电冰箱洗衣机单车台扇,床上是四補四盖,算是齐全的,婚后第三天到北京旅游一个星期,因为是晚婚有十五天***期,觉得以前人们结婚简单快乐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,不欠债,现在变味了,结不起了,负担太重了。
我们家辈辈是农民,代代生活在农村,几代人的婚姻观念不同,婚姻生活也不同,这与我们的国情国策是紧密相关的。
我奶奶就是上世纪60年代结婚的,她说,她公婆只给她准备了一间偏房做婚房,又矮又窄,只能盘一个炕,放一张桌子。但那个时间,她感觉也挺好,有住的地方就行啊。
可是就是这样一间房也不能久住,因为爷爷的弟弟还要结婚,也要用这间房。
爷爷和奶奶就找人打土坯,东凑西借一些木料,大概花了三百块钱,就盖了三间房,那时候他们己经有俩个孩子了。
搬进新房的爷爷奶奶幸福指数提高了,他们是冬天搬的家,其实屋里又潮又冷,可他们还是特别满足。
我爸爸妈妈是八十年代结婚的,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时候,百业待兴,一切都欣欣向荣,大家刚刚脱贫,给儿子准备新房娶媳妇是大兴之道,所以,爸爸妈妈一结婚就有了自己的新房,当然是爷爷奶奶给盖的。
爷爷奶奶结婚的时候,几乎没有彩礼,因为那时候太穷了,爷爷只给奶奶买了能做6身衣服的布,都是洋布(棉布),一身衣服6尺布,其中有一件最好的就是‘的确良’,这种布料又薄又软,滑滑的很舒服。
奶奶嫁妆是,牙膏牙刷,四个茶杯,两个碗,两床被褥,两个枕头。
妈妈结婚的那时候,也不能算是有彩礼,因为两家说好的,婆家准备家具,有,大衣橱,缝纫机,沙发,自行车。娘家准备家用电器(那时候很少)和生活日用品,有茶具,被褥,录音机,还有盆啊碗的。整个结婚过程没有金钱来往。对了,还有衣服,那时候,爸爸带着妈妈买了八身衣服,这应该算是彩礼了吧!
听妈妈说,他们的订婚时,爸爸送给她一块‘宝石花’牌的手表,这在当时和现在的‘三金’差不多。
大学毕业的时候,回学校领毕业证,我们四个,两男两女在外面过了一宿。
我们四个关系是,我跟一个女孩A关系超级好,男的我是室友哥们,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我们班的但很少说话,是A的闺蜜。A呢喜欢我哥们,所以我组了个局,把我哥们,A喊出来了,A呢一个人不好意思,又把闺蜜喊出来了。
组的局就是毕业局,不醉不归,准备大喝一宿的意思。先是去的学校旁边的一个音乐饭店,就是普通的饭店加上酒店的装修风格。期间从七点喝到十二点左右,喝了三件36瓶啤酒,我跟我哥们稍微喝的多一点,不过由于喝的时间长,脑子还算清醒,然后商量说是不回去了,去附近镇上开个房继续喝。我哥们同意,A呢更是同意,她闺蜜不得已只能跟着。
然后就是打个车去了附近镇上的酒店,顺道在路边买了烤串,花生米,还有一箱啤酒。开房的时候,不让开一间,于是开了两间房。然后就是在一个房间继续喝,喝到一半的时候,A已经跟我哥们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了,A可能借着酒劲吧,腻腻歪歪的。我看时机差不多成熟了,就赶紧结束了酒局,想让她俩住一块,A装模作样的拒绝了,我哥们一头雾水的被我推进了他们的房间,然后剩我跟那女孩的闺蜜在房间里[捂脸][捂脸]
后来呢,就是我跟这女孩闺蜜都比较清醒,做不出酒后乱性的事,就各自睡了(标间两张床),至于那两个人,大早上五点多把我敲醒了,说什么厕所漏水什么的,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,后来问哥们,他就说直接睡觉了,反正我是不信。至于毕业后他们也没联系,不知道属于什么,反正我是背着我哥们把他卖了[大笑][大笑][大笑]他现在都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那样